2024年6月,中心的钱郭诚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金坛区薛埠镇花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工程招投标领域到广阔的农村基层一线,他完成了从“业务人员”到“乡村振兴战士”的角色转变。一年多的驻村时光里,钱郭诚同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年轻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殷切嘱托,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网格为纽带,与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共同书写了一份充满温度与活力的乡村振兴答卷。
一、党建领航,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到任之初,正值花山村党总支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座谈会。三位“在党50年”老党员矢志不渝、践行初心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了钱郭诚同志,也更坚定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他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的内涵,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村党总支建设,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面对村内苗木经济发展滞缓的困境,他协助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谋划确定了“盘活闲置资产+转型高附加值作物并举”的发展新路径。在推进高速沿线闲置广告牌盘活工作中,他主动作为,连续数周多方联络,积极通过工作单位渠道、朋友圈等进行宣传推介;在推广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时,村集体利用闲置土地启动优质白茶基地项目,钱郭诚同志全程参与项目规划,在场地平整、喷灌设施安装、茶苗采购等管理工作中协调推进,分片分批完成了首个百亩片区的建设工作。通过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2024年花山村实现村集体增收110万元,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专业赋能,规范工程管理"全链条"
作为一名来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业务人员,钱郭诚同志深知规范管理、依法依规的重要性。针对花山村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模糊等问题,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从三个层面系统施策:一是建立流程体系,梳理并规范了花山村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配套制定了招标文件参考文本、履约评价表、项目验收清单等材料,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开展培训指导,围绕村级工程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风险点,为村委相关负责同志专题讲解《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提升村干部的规范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全程参与监管,在许家沟村道路拓宽项目中,他积极参与,会同村委相关负责人、村民队长与村民积极协调沟通,优化设计方案,有效节约建设成本5万余元;在某堤坝修复项目结算阶段,他敏锐地发现新增工程量结算单价与投标文件不一致,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到位,维护了村集体利益。驻村期间,经他参与管理的8个工程项目全部实现了规范高效运作与“零投诉”,这些工程不仅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更以“阳光操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三、网格深耕,织密基层治理"连心网"
深入参与村级网格化管理,是钱郭诚同志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重要方式,他深刻理解村支书提出的网格员需“知人、知事、知情”的六字要求。钱郭诚所在的花山村第四网格,共有3个自然村、300余户家庭,在村委成员的帮助下,通过走街串巷,他逐渐学会了用当地方言与村民拉家常、听心声。针对村中老旧、危房改造难题,他耐心细致地帮助村民做好申请材料的整理与报批工作,积极与国土、规划、城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成功推动40余户完成集中重建或原址翻建。在施工期间,他坚持定期到现场查看进度,督促履行场地管理等网格员份内工作。一年多来,累计推动解决旱厕改造问题120余个,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十余起,汛期参与排涝站巡查20余次,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深入田间地头的“泥腿书记”的华丽转身。
回首驻村时光,花山村的点滴变化,镌刻在拓宽平整的道路上,蕴含在村民日益舒展的笑颜里,也深深融入了钱郭诚同志与这片土地结下的深厚情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展望未来,钱郭诚同志表示,他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花山村干部群众一道,在广袤的田野上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