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常州武进:发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制度升级护航公平高效交易

【信息时间:2025-09-29】 【我要打印】 【关闭】

9月26日,武进区人民政府发布武政规〔2025〕1号《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作为对 2020 年版细则的全面修订完善,新版《实施细则》紧密衔接国家、省最新政策导向,结合区域交易实践痛点,进一步筑牢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基石,为市场主体打造更规范、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助力武进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修订背景:双向发力,破解 “政策衔接” 与 “实践难题”

此次修订既紧扣上级政策要求,又聚焦基层交易痛点,实现 “自上而下落实” 与 “自下而上解决问题” 的有机结合。

(一)落实上位政策,确保制度同频

紧跟国家、省关于公共资源交易与市场建设的最新部署,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政策精神融入细则,重点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问题,确保区域交易规则与国家、省要求保持一致,避免制度脱节。

(二)回应实践痛点,补齐治理短板

针对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实践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解决“监管难”:基层交易中存在部门权责交叉、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需通过制度明确监管主体与流程;破解“流程乱”: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国企采购项目流程不规范,部分环节缺乏明确指引;提升“数字化”:全流程电子化覆盖不足,限额以下项目、履约保函等仍依赖线下操作,交易便捷性与透明度待提升。

(三)坚持民主立法,保障制度科学

修订过程严格遵循 “开门立法” 原则,通过内部研讨、座谈交流、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环节广泛吸纳意见,既广泛征求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招标人的主体责任落实意见、基层单位的实操意见,也充分收集市场主体的交易需求与诉求,确保《实施细则》兼具“合法性”与“实操性”。

二、核心亮点:三大维度发力,释放制度治理效能

新版《实施细则》围绕“规范秩序、提升效率、防范风险”核心目标,从组织管理、流程优化、监管完善三大维度升级制度设计,打造全链条、精细化的交易治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理顺权责,构建“协同高效”管理架构

明确领导决策机制清晰界定“区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武进建设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领导、决策、综合协调机构,统筹解决交易中的重大事项;其办公室设在区数据局,日常工作由区数据局统筹,强化“数字化+交易管理”的融合职能,适配“数字政府”建设要求。

(二)压实 “两层责任”,筑牢公平竞争防线

一是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对交易全过程负责,从交易文件编制、信息发布到评标组织、异议答复,全环节履行主体职责,从源头防范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行为;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行业监督部门(如发改、财政、住建)按职责开展全流程监督,按“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区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武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监管争议,区数据局加强对交易平台管理;同时纪委监委、检察院、审计局依法履行专责监督,严肃查处交易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建立 “行业监管+综合协调+专责监督”协同发力的监管格局。

(三)流程优化:聚焦“电子化”与“规范性”,提升交易便利度

全流程电子化“扩面提质”。针对此前非依法必须招标采购、国企采购等项目电子化率不高的问题,新版《实施细则》明确要求:进场交易项目(含非依法必须招标、国企采购项目)除平台系统暂不具备条件的特殊情形外,一律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从“招标文件线上领取、标书在线递交”到“保证金线上收退不见面开标、系统辅助评标”,实现交易全环节“零跑腿、全留痕”,既提升投标人交易便捷性,又通过“电子留痕”减少人为干预,保障交易透明度。

细化流程规范,堵塞监管漏洞。针对“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要求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建立“合法合规审查、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招标采购代理选择、交易文件编制、异议投诉处理等环节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关键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针对“异议投诉程序模糊”:区分“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政府采购项目”与“非依法必须招标、国企采购等项目”——前者由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后者按“招标人主体负责制+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明确投诉处理部门并在交易文件中提前载明,避免“投诉无门”或“多头受理”;针对“规避招标”:细化禁止性条款,明确 “肢解发包、化整为零、虚构涉密/应急项目、明招暗定、先建后招” 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明确应急抢险、疫情防控等特殊项目“不招标”的严格条件(需满足“突发事件引发、不应急将损公共利益、限于特定受损范围”),杜绝“借应急之名规避招标”。

三、实施意义:三重价值赋能,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实施细则》的修订,不仅为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提供 “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更将从“效率、廉政、市场信心” 三个维度释放治理效能。

(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随时随地高效交易”

通过“统一交易标准、优化电子化流程、盘活交易场地资源”,大幅缩短交易周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预计全流程电子化覆盖后,交易平均时长可缩短30%以上,投标人线下跑动次数减少80%,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高效化、集约化”转型。

(二)筑牢廉政风险防线,防范 “违法违规交易”

以“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交易流程全留痕、交易信息全公开、监管手段全智能,可有效防范“应招未招、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实施细则》严格落实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 原则,通过“消除地方保护、规范资格条件、明确投诉路径”,为所有市场主体打造 “平等参与、公平竞争” 的交易环境——既保障国企、大企业的合规交易,也为中小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扫清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武进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