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因“智”而变 加“数”前行 常州全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智+”应用圈

【信息时间:2025-09-23】 【我要打印】 【关闭】


“厉害,对我提出的业务疑问,‘智问’就像位‘资深专家’,综合了不同政策法规的条款给我进行全面解答,比我自己去检索文件效率高多了!”这位工作人员说到的“智问”,正是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要求,全新推出的“智+”系列应用。

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中心在市数据局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场景融合,全面转型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助力交易服务水平提升。针对交易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海量政策法规要点难把握、交易数据统计分析耗时长、招标文件内容审查难等痛点难点问题,明确“数据筑基、模型赋能”双轨战略,努力寻求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突破,陆续推出“智问”、“智瞰”、“智审”等“智+”系列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为全市交易服务工作持续注入智慧动能。

政策“智问”,秒级溯源,构建政策解答新范式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策文件多、涵盖内容广、时间跨度大,对政策文件的综合理解和执行标准一直是工作中的痛点,一线工作人员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政策依据。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中心以国家、省、市现行有效的招投标政策文件为基础,综合中心规章制度及业务高频问题,对条文内容数字化转换后精准“编”入智能体,为大模型运行提供了一套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的本地知识图谱。

依托先进的 AI+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和大模型应用底座能力,“智问”对用户提问可以精准理解、高效响应,并严格限定回答范围,确保内容安全可控、权威可靠。当工作人员提出相关问题时,系统会从本地知识图谱中快速检索与问题高度匹配的信息片段,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最终给出条理清晰、准确规范的回答,并同步将引用的文件名称和条款进行标注,支持用户一键查看原文,实现了高频问题“秒级响应”、政策依据“一键溯源”。上线仅10天,“智问”完成收录政策法规124余份、答复用户提问450余次。

数据“智瞰”,精准挖掘,释放数据要素新价值

在传统模式下,数据查询和分析高度依赖技术人员的辅助,固化的统计报表维度单一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动态变化,人工统计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限制了业务人员对数据的即时获取与深度利用。

为了夯实数据基石,提升数据准确性与规范性,中心从2024年底就启动了交易数据治理工作,借助市一体化大数据治理平台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数仓,整合业务系统多源数据,治理形成了中标标段明细、投标单位明细等多类数据资产,实现了源数据从“抽取-治理–编目-应用”的闭环流程。

正是有了扎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搭载AI大模型自然语言到SQL语句转换能力,“智瞰”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再经过数据资产表结构及字段定义导入、 RAG 模型专项训练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系统便具备了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据库查询语句的强大功能。当用户以日常语言提出数据查询需求,如“2025年招标项目的数量及中标金额分布”时,系统能自动理解用户意图、检索相关数据信息、迅速生成查询指令并精准调取所需数据,查询结果以文字简报反馈的同时,系统还能根据查询结果智能匹配生成为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可视化图表,让复杂的数据关系与趋势一目了然。“智瞰”应用自上线以来已生成可视化图表100余份,成功推动数据利用从“技术人员代查”向“业务人员自主智能查询”的转变,为中心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优化交易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件“智审”,多元融合,筑牢合规审查新防线

招标文件往往具有篇幅长、内容多等特点,文件中条款设置的公平性、错敏字等问题一直困扰招标人、工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以往人工审查依赖个人经验,对隐蔽性、专业性强的限制性条款识别难度大。

突破人工审查瓶颈,高效、准确识别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业务工作的迫切需求。中心积极引入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模型应用平台能力,对招标文件全面启用AI智能审查,用户只需上传文件,系统会借助语义理解、逻辑推理等技术,逐字逐句解析招标文件文字内容,从条款设置合规性、前后内容一致性、错敏词等3个维度进行专业审查,对资质要求不合理、指向性技术参数、倾向性评分细则等潜在疑点,精准定位到文件中的问题条款。截至目前,通过该大模型已辅助完善招标文件超1250余份,提前发现内容疑点430余处,极大提高了交易服务工作效率,帮助招标单位在文件编制阶段提前规避风险。

在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上,中心正在全力激发人工智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创新活力,积极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持续丰富具有常州特色的“智+”系列应用场景,努力构建更加阳光、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常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