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金坛分中心加快推进“金钥匙”政务服务品牌攻坚升级,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焦平台共享、强化数字赋能,完善“不见面开标”,确保交出一份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期中卷”。
压力当动力,笃行实干再出发。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作为省级重点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分中心始终靠前对接、优化流程、提升效能,2月底,连续3个“河海大学长荡湖大学科技园(一期)”的道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在坛开标,单个项目最多1673家单位报名,从开标到评标,分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不打烊,保障了工作及时有序推进。为推动项目招标顺利进行,提高交易各方主体的便利性、满意度,分中心安排专人在开评标过程中全程守候,提供7.0交易系统运行辅助、专家评标答疑等服务。今年以来,分中心延时服务时长超280个小时,连续提供“午休不间断”服务最长超7周。1-7月,分中心工程建设公开招标项目共完成118个,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增长54.55%,成交金额约19.32亿元,同比增长41.3%,节约金额累计超4.24亿元。
责任汇力量,用情用心优服务。为提高公共资源资源优化配置,金坛分中心工作人员赴金城镇开展业务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乡镇办事人员答疑解惑,有效提升金城镇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推动集体和农民的资产、资源实现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分中心持续优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能,不断加大数字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力度,充分运用网上交易平台,保障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拍挂流程规范公平。5月,直溪镇湖村土地复垦项目在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室开标,完成了镇级“不见面开标”的首次尝试。“不见面开标”进一步打破地域局限,更好解决传统开标会场承载容量有限、开标效率低耗时久、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监管方式分散单一等痛点、堵点问题,真正实现投标零跑腿。
创新强根基,锐意进取显担当。为积极落实《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扩大公共领域应用,金坛分中心以专家评审费应用场景为切入点,以专家评标(评审)费支付为“先手棋”,创新采用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了金坛区不动产统一登记系统升级及不动产数据迁移到新系统项目的评标专家评审费,标志着全市首个集采项目实现数字人民币结算。同时,积极推进“评定分离”等改革试点工作。“评定分离”即由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评审后,推荐一定数量的投标人作为定标候选人,由定标委员会按相应定标方法确定中标人,筛选出更合适的投标人,提供技术咨询意见,突出招标人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择优定标权,强化主体责任,实现权责对等。上半年,中心通过“评定分离”法助力该区西城街道2023年度城镇老旧小区(南园一村、愚池新村、花街社区散居楼)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招评标工作。
下半年,中心将通过细化交易流程、精简交易材料、畅通网上交易渠道等方式,为交易双方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